【江苏杰龙科技集团】棉籽粕营养价值和抗营养因子!
棉粕的饲料用价值棉粕是具有高热值和特殊生物价值的蛋白质原料,其粗蛋白质含量约为44%,富含维生素e、硫胺素及b族维生素,磷含量为1%左右。 水解棉粕可得到17种氨基酸,其中蓖麻毒素含量低至1.97%,精氨酸含量高至4.65%,蓖麻毒素与精氨酸含量之比远远超过100:120的理想比(邓露芳等,2011 ) 氨基酸的组成比例是所有米饼粕中良好的一种,除蛋氨酸稍有不足外氨基酸为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 ) 。
棉粕中的抗营养因子面条棉粕中的蛋白质平均分子量较大,含有低聚糖、植酸、棉酚、非淀粉多糖、环丙烯脂肪酸、单宁等有名的抗营养因子,这些抗营养因子不仅影响养分的消化吸收,也影响动物的。
营养指标
棉粕是主要以棉籽为原料,采用预榨浸出或直接浸出法除油的产品。 与用压榨法除油的棉籽饼区别开来。 棉粕粗蛋白含量为38%-50%,粗纤维含量为9%-16%,粗灰分含量小于9%。 浸渍处理后的棉粕中含有的粗脂肪在2.5%以下。 典型棉粕制品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1%、43%、46%。 其营养指标的差异取决于炼油前壳的去除程度、出油率及加工技术等。
棉籽饼、粕的蛋白质组成不太理想,精氨酸含量达到3.6%-3.8%,而蓖麻毒素含量为1.3%-1.5%,只有大豆饼、粕的一半。 蛋氨酸也不足,约为0.4%。 同时,蓖麻的利用率很差。 因此,赖氨酸是棉籽饼、粕的第一限制氨基酸。 饼、粕中的有效能量值主要取决于粗纤维含量,即饼、粕中的壳含量。 维生素的含量由于加热而损失很多。 矿物质中含有很多磷,但多属于植酸磷,利用率低。
抗营养因子
棉籽中含有对动物有害的棉酚和环丙烯脂肪酸,棉酚的危害特别大。 棉酚主要存在于棉仁色素腺体内,是一种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黄褐色多酚色素。 由于炼油、蒸炒、压榨等热作用,大部分棉酚与蛋白质、氨基酸结合成棉酚,结合棉酚在动物消化道内不会被动物吸收,所以毒性小。 另一些棉酚以游离形式存在于饼、粕和油中,这部分游离棉酚对动物毒性大,特别是单胃动物摄入过量或摄入时间长,会导致生长迟缓、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下降,导致死亡。 年轻动物对棉酚的耐受性更低。 棉酚的中毒剂量与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、亚铁离子水平和钙离子水平有关。 棉粕中游离棉酚的含量与炼油方法及炼油中的加热程度有很大关系。 3低聚糖
寡糖类普遍存在于各种植物性饲料中,其中棉籽糖和水苏糖是棉籽中的主要低聚糖,分别达到6.91%和2.36%,棉籽糖和水苏糖属于-半乳糖寡糖,半乳糖寡糖是引起胀满的主要因子由于单胃动物体内缺乏-半乳糖苷酶,-半乳糖寡糖无法被水解和吸收,进入人的大肠后被肠道微生物利用,导致肠胃膨胀,牲畜采食量下降。 此外,该寡糖物质不耐水,提高小肠内容物的渗透性,减弱营养物质的水解,同时刺激小肠的涡旋运动,影响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,从而负面影响能量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动物的生长。
植酸
棉粕中植酸的含量平均为1.66%。 植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,是谷物、豆类、油等作物种子中肌醇和磷酸的基本贮藏形式。 植酸在植物体中一般以非游离的形式存在,通常与一些金属离子或一个金属离子结合形成复盐,成为植酸磷。 植酸占植物中总磷的60%、80%,不易被胃动物利用,其利用率仅为0%~40%,未被利用的会随粪便排出,造成磷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。 植酸具有较强的整合能力,能与Fe2、Mg2、Zn2、Ca2、Mn2等多种阳离子形成不溶性复合体,影响这些矿物质元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。 此外,植酸还能降低机体胃肠消化酶的活性,影响蛋白质的利用率。
棉酚
棉酚俗称棉毒素,是锦葵科植物特有的多酚类物质。 棉酚在棉籽油中以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两种形式存在,其含量为0.15 %—1.80 %。 游离棉酚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未与其他物质结合的活性基团(羟基和醛基),具有毒性作用,结合棉酚因为不能在动物消化道内吸收利用,所以毒性小。 游离棉酚可以对动物产生很多不良影响,阻碍雄性精子的正常生成,包括危害动物的细胞、血管和神经:干扰动物身体正常生理功能,影响繁殖功能; 降低动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吸收利用率,影响鸟蛋的质量。